当前位置:媒体淮师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助力乡村教师成长——淮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乡村教师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4年11月29日 15:3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传明 申大魁 王怀军  点击:

乡村教师的素养对乡村教育能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6年成为江苏省首家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始终视服务地方教育发展为己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与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张相文相关的育人元素,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形成“大思政”格局,做到人才培养“德”字为先;坚持“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将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途径,并贯穿于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相关做法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

加强顶层设计

确保实践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人才培养同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育人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实践育人的价值内涵,结合学院实际和育人目标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始终保持实践育人的内涵不扭曲、航向不跑偏。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从育人和育才的视角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实践育人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和实效;把实践教学摆在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从顶层整体设计上做到各项实践育人工作环环相扣、相互协同,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相得益彰,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挖掘名人名家元素

形成鲜明地方实践育人特色

淮阴师范学院所在地淮安市,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曾涌现出吴承恩、韩信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中国地学会创始人张相文的故居到学校直线距离仅30公里,且张相文先生曾在淮阴师范学院前身江北师范学堂担任首任教务长。张相文等历史名人名家为学院实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学院着力打造“相文”育人品牌。利用学校在1991年建成的相文台,每年秋季开展地理科学类专业新生入学启蒙教育;在泗阳县张相文故居建有实践基地,联合国家、省、市地理学会或学科联盟开展地理名家、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南北分界线认知实践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学术组织认同;学院办公楼和实验楼分别命名为“相文楼”“地文楼”,建有“相文角”图书园地,学院网站开辟相文园地专栏,连续举办多届“相文杯”地理学科技能竞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走进“相文讲堂”。形成了名人名家引领的具有鲜明“地理味”和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系列做法赢得了中国地理学会、国家教育部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指委、国家教育部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和广大同行的高度肯定。

注重乡村实践育人

厚植学生知乡爱乡奉献乡村情怀

以乡村振兴对人才振兴的战略要求为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坚持培养过程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系列乡村实践,增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和责任心。切实体会乡村振兴对人才尤其是对优秀乡村教师的渴求,增强学生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情怀,做到“人在乡村、心在乡村”“心系乡村、人在乡村”的高度统一。通过乡村实践,学生在全国及长三角地区和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行远杯”地理技能越野赛等学科比赛中屡获大奖,一个项目获江苏高校劳动实践项目特等奖,毕业生孙敏入选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专业毕业生认可度达92.14%,乡村中学受教学生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95.33%。

坚持多元融合创新

实践育人贯穿乡村教师培养全过程

学院建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分中心)、江苏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淮安市重点实验室等多级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以及20余家中学教育实习基地和10余处野外专业实践基地。充分依托以上平台和基地,进行“前中后”全过程实践教学探索,创新形成了“教、学、练、赛四位一体,一二三课堂三维互动,产教二元融合,一贯四年”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乡村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刊播媒体:中国教育报  刊播时间:2024年11月29日  作者:刘传明 申大魁 王怀军

媒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1/29/content_144751_18039116.htm


编辑:闫艳   审核:柏华
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